NFC与RFID:定义、关联及技术特性深析 |
发布时间:2024-01-10 11:56:44 | 浏览次数:
|
NFC的定义
NFC,即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从RFID(射频识别)技术中衍生出来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尽管NFC和RFID在应用频段和具体使用场景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共享许多核心的行业标准和通信原理。RFID,作为一种利用无线电磁波进行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读写器与附着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之间的电磁或电感耦合来实现数据传输和标签信息的自动识别。
NFC则进一步将这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移动设备、消费电子产品、个人电脑和智能控制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直观的触控式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和服务。
在RFID技术领域,ISO/IEC 15963和ISO/IEC 18000-3 Model 1等国际标准定义了智能标签和读写器在13.56 MHz频段下的空气接口和数据通信规范。符合这些标准的RFID系统,其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最大读取距离可达1米。此外,RFID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编码方案支持多种模式,如256选1模式和4选1模式,通信速度可根据信号调试方法进行调整。
与RFID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ISO 14443,它定义了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智能标签的空气接口和数据通信规范,最大读取距离为10厘米。该标准规定了两种类型(A型和B型)的阅读器与近耦合IC卡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支持的数据通信速率范围从106 Kbps到848 Kbps。其中,A型协议由Philips(现NXP)等半导体公司首次开发和使用,是目前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协议标准;而B型则是开放式非接触智能卡标准。
ISO 14443标准主要适用于需要近距离安全识别的领域,如人员管理、小额支付等。具体应用包括信用卡、会员管理、人员考勤、购物卡、身份识别、电子证书等。这些应用场景充分利用了NFC和RFID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快速、便捷、安全的数据传输和信息识别。
|
RFID用途各异,产品型号众多,建议联系我们的销售顾问获取合适的应用产品选型方案。
